為什麼我們會叫受傷的人別喊痛?聊聊江孟芝事件造成的創傷情緒
這時候說不要製造對立與撕裂可能不是好點子
--
前兩天開始,集集列車設計師江孟芝因為列車上的石虎圖案爭議越演越烈,隨著事件更新及後續衍生的其他事情,在我的同溫層裡也掀起很大的討論。
甚至有些朋友陷入強烈的創傷情緒。
▍目錄連結(app無法使用連結):
唉…
這兩天我的情緒跟著這個事件也是像洗三溫暖一樣
一開始看到這個事件跟朋友討論時,還是站在比較同情的角度的,覺得應該是因為她人在國外所以比較沒有接觸過商業案子,尤其是台灣政府標案這種吃力不討好的。
然後我晚上就接著去了大學同學的聚會,在途中看到有幾個人不斷丟訊息給我,說是後續還發現江孟芝疑似抄襲我大學同學,網路上校友們都要炸了,我也是很雞凍🐔。
隨著週末一件一件事情爆出來,我的同溫層陷入了巨大的交戰…
有人狠狠抨擊、有人傷心、有人無奈、有人說是眼紅、見獵心喜、有人說獵巫太過分…
跟幾位情緒激動的朋友聊到早上五點,得到了一些不同角度的觀點,希望可以盡快找到方法撫平這件事。
相信這個事件不管是專業上或是道德上的爭議,網路 google 隨便都找得到了,而且大多數也都有了結論,我在這邊就不多講,有興趣的自己搜尋這幾個關鍵字吧。
今天我們來聊聊創傷…
這時候說不要製造對立與撕裂可能不是好點子 (但厭女言論跟人身攻擊辱罵除外,這個被吉活該),就像太陽與北風越呼籲不要做只會越想發洩…
為什麼我不能說?
不約而同的,在網路上大力抨擊打筆戰、與什麼都不說心裡很悶、還有難過到哭出來的幾種朋友都找上我了。
他們都處於事件剛發生情緒激動需要抒發的時期,但有些怕朋友跟他持反對意見不敢說、有些怕挑起筆戰不敢說、有些抨擊她的錯誤被其他人說是獵巫或眼紅、有人覺得悲觀的開始質疑自己的人生是個笑話但又沒有人安慰。
這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階段,情緒都需要宣洩(厭女跟人身攻擊不算)。
如果是要理性討論的話其實很多部分都已經有了比較好的作法與結論了。
很多人之所以這麼崩潰是因為他們受傷了,叫他們不要喊痛可能會是反效果。
情緒沒有處理掉的話,很難進入有效的理性討論。
誰因此受傷了?
這看起來只是江孟芝的個人風波,為什麼其他人也受影響?
1. 喜歡她勵志故事的人
江孟芝在此之前的人生故事與演講、書籍相當的勵志、激勵人心,很多崇拜她喜歡她的人把她說的話、她的精神、她的經歷投射到自身的人生方向上,變成自己核心的內在需求之一。
所以當事件爆發出來之後這種人往往有兩種反應:
一種選擇盲目的繼續相信她以及她做的事情,就不用接受精神信仰崩壞的痛苦;另一種就是隨著她人設崩毀,自己內在的信念也跟著崩毀。
這些人將勵志故事內化為自己的內在驅動力,要他們質疑自己以往的價值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這件事對他們的打擊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他們的痛苦是 —
覺得自己輕易的被騙了、開始質疑自己及人生方向。
2. 設計從業人員
光是從新聞媒體或是 PTT 文章下面就可以看到眾多令設計師心驚膽戰冷汗直流的評論:「設計是不是都這麼好賺啊」、「我也要來當設計師,給我三萬就好」、「用圖庫的都是美工」、「坐在辦公室用用話術就賺這麼多真是體面的工作」、「台灣設計師不意外」等等…
平常競競業業認真做事、還要忍受血尿產業生態的設計師,對於無端飛來的大眾質疑,害怕影響到生計。
痛點是 —
設計師的社會觀感更糟了,使產業環境更艱辛。尤其是年輕的女性設計師處境更加艱難。
3. 生活相當辛苦的人
生活跟江孟芝描述的一樣辛苦、甚至更為艱難的人。原本也透過她的話語、經歷得到啟發,因為這個事件不斷被踢爆開始自暴自棄、陷入無法自拔的憂鬱情緒;或是憤世忌俗的覺得現實世界就是就是要用違反道德或是違法手段才能獲得成功。
他們深深的覺得自己被背叛了,原來江孟芝跟他們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他們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這輩子都不會成功的。
他們的痛點是 —
覺得自己原來對現實無能為力,成功還是屬於享有豐富資源的人。
我們能做什麼?
多關心身旁反應激烈的朋友
我也是這次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認識的人是江孟芝的粉絲。就算原本不認識,也有可能因為這次事件觸動你那個原本就過得不容易的朋友的神經…
有個朋友說覺得每天活著看到這些東西很累,很想永遠休息,我緊張得要死只好陪她聊到早上…
一時的宣洩是正常的
除非有人到處引戰辱罵,不然不用急著扣別人獵巫或製造對立的大帽子,他們可能只是心靈受創,了解一下他們是哪種類型的朋友。粉轉黑?設計師?過得很苦?過得很苦的設計師粉轉黑?
撫平爭議的方法?
表面上看起來江孟芝小姐需要解決及回應的爭議只有最一開始的石虎素材、疑似誠信問題、字體授權、及圖庫應用。
網路上好像也是圍繞著這些在討論,但其實這些就像是使用者訪談中的表面性言論,在這些討論底下可能有他們更深一層在意的東西沒有說出來,像是以上文中提到的三個痛點(或許有更多,只是我沒有接觸到),所以就算這些表面討論已經有了定論了,情緒卻還是存在。
表面上大家好像是在爭議問題上攻防或是站在判決的高度爭論這些對錯,但其實不甘自己的事誰沒事會花力氣吵這個呢?(理性討論設計流程之類的不算)
他們內心真正在意的是什麼?他們的立場又是什麼?粉轉黑?設計師?過得很苦?過得很苦的設計師粉轉黑?(硬要講兩次XD
解鈴還須繫鈴人,若江孟芝小姐避開這些不談、或是只用推廣保育石虎將功贖罪都不是化解爭議的好方法(不是說不要做,而是不做會扣分、做了也不會加分就是了。如果後續可以跟石虎保育團體合作而使保育工作有實質進展的話就另當別論。)
因為沒有解決這幾個群體的焦慮的話,這種對立很難停止的…
總之
希望受這次事件影響的人們都能好好平復心情、政府重視石虎保育,不要再有路殺、不要再有厭女言論跟人身攻擊、江孟芝小姐一生平安。